毁还是留?细看宋初摆在皇帝面前的那道难题——太原城
摘要:北京时间20191203关于【毁还是留?细看宋初摆在皇帝面前的那道难题——太原城】的具体情况和说明,让www.htscesp.com新闻频道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。
在宋军的进攻下,北汉政权最终投降
尽徙余民于新城,遣使督之,既出,即命纵火。——《宋史》
好不容易拿下的北方重镇,宋太宗不忙着赶紧修缮城防以为己用,却为何要做出这种“自残”的行为呢?
作为一国之君,宋太宗的决定自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,只是有些事情,史书基于简明的原则也未详细说明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段历史,看看宋太宗的这段迫不得已的背后,到底还有哪些未曾言明的隐衷?
一座hold不住的城池
太原城,这座彪悍的城池给宋太宗赵光义留下的印象可谓是相当深刻,从后周王朝建立起的那天开始,盘踞在太原的后汉余孽们便开始了割据之日,自己和哥哥当年崇拜的Boss——周世宗柴荣,那是多么逆天的人物,然而在坚固的太原城面前,照样没辙。
后周成立之后,河东节度使、太原尹刘崇称帝独立,史称北汉
从开宝二年,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,到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的御驾亲征,这座小小的城池,吸引了两位皇帝前去军前为众军加油打气,在北宋大军的数次围困、攻击、淹灌之下,其依然硬生生地扛了十年之久才最终力屈投降,这座太原城,让宋朝君臣足足憋屈了三千多个日日夜夜。
当太原城最终归顺之后,宋太宗下达了这样一道诏令:乃眷太原,本维藩镇,盖以山川险固,城垒高深,致奸臣子,违天拒命,因其悖逆,诖误军民。今既荡平,议须更改,当令众庶,永保安宁,其太原旧城并从毁废,乃改为平晋县,别于榆次县创立并州。——《宋会要辑稿.方域六》
从这份诏书可以看出,太原城被毁的原因在于,这是一座连大宋王朝也没有自信能够hold住的城池,如果不将之焚毁,太原城今后还不会消停,可为何宋太宗会如此肯定地给予这座城池这样的差评呢?
一起看看这座城池以往的“黑历史”就知道了。
一座奇葩的城池,其“特产”是——皇帝
在宋太宗的眼中,这个太原城绝对是个另类,从隋朝末年开始,这座城池就一直不消停,而其主要的任务竟然是——产皇帝。
第一个皇帝:唐高祖李渊
唐高祖李渊
后唐庄宗李存勖
只手难扶唐社稷,连城犹拥晋山河。晋王李克用就是靠着太原城的坚固,几次打退了梁军气势汹汹的必杀,最终给予了后唐庄宗李存勖成就帝业的希望。
第三个皇帝:后唐末帝李丛珂
唐末帝李丛珂
而后唐末帝李丛珂也是靠着太原城这座城池,在朝廷大军屡攻不下之际,喊出了那句“我有何罪?”,城下十万军众,闻声纷纷解甲倒戈,其趁势挥师南下,最终夺得帝位。
第四个皇帝:后晋高祖石敬瑭
后晋高祖石敬瑭
后汉高祖刘知远
后晋王朝在与契丹闹翻之后,耶律德光挥师南下,将锦绣的中原河山搅得一塌糊涂,而此时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强势崛起,收拾旧山河,成为了新的中原之主。
加上一直顽强存在于后周、北宋前期的后汉残割据势力北汉政权,这些太原城的“不良记录”,让北宋皇庭的执政者们不得不带上有色眼镜去审视这座城池,这座城池好是好,就是这个“特产”太麻烦,两者权其轻重,最终只能忍痛放弃太原城。
那么天下州郡众多,那么多城池,为何单单太原城会如此开挂般地产皇帝呢?
这其实与它所处的地理、经济、城建等众多因素密不可分。
太原,山西之腹心
山西之形势,最为完固,关中而外,吾必首及夫山西……是故天下之形势,必有取于山西也。——《读史方舆纪要》
太原,古称晋阳,位居山西(河东之地)中央,作为山西的腹心,影响、辐射着附近的州郡、城邑,而一旦占据太原城,便可进图并掌控整个河东之地,从而拥有与天下势力一争高下的可能。太原东阻太行、常山,西有蒙山,南有霍太山、高壁岭,北扼东陉、西陉关,是以谓之四塞也。
太原山河形势图
而且太原这个城池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是好到令人眼红的地步,从地图上可以看出,太原所处的太原盆地地理位置非常优越,左黄河、右太行,北大漠,南首阳,自带山河“加强护甲”,对比北宋首都汴梁城那种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,太原城的地理优势直接秒杀对方。
一旦有人在太原城拉起反叛的旗帜,朝廷想要攻克叛城,必然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力量,来克服山川地理的防御优势。
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,赵光义曾以在德不在险一话阻挠
柳宗元,河东(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)人
唐末文人柳宗元就是山西人,他曾经在《柳宗元集》中描述过山西的优势。一曰晋之山河,表里而险固;二曰晋之金铁,甲坚而刃利;三曰晋之名马,其强可恃;四曰晋之北山,其材可取;五曰晋之河鱼,可为伟观;六曰晋之盐宝,可以利民。
军事实力:战士与战马
民风尚武
在中国的历史上,始终与中原王朝始终交锋不息的便是北部的游牧民族,匈奴、鲜卑、柔然、羯、突厥等游牧民族轮番登场,控马南下入侵中原,他们选择的突破口,往往都是山西,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听到的一线战地,雁门、云中、马邑就属于山西范围。
河东(山西)之地,与北部边族交战之战场
而中原王朝为了抵御北部入侵,往往也会调集大量的精兵强将长期驻边防御,这些屯守的军卒们往往会选择留在边地安家定居,娶妻生子。
河东之地,民风彪悍
沙陀骑兵,横行天下
在五代时期,沙陀军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,凭靠的就是那支战无不胜的骑兵军团,而充足无虞的战马资源,就是沙陀军敢于争夺天下的底气。山西北部和西北部的五台山、管涔山、恒山一带,草场丰茂,宜于畜牧,盛产良马,太原背面的楼烦监牧就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养马场。——《秦晋豫访古》
经济实力:河东殷实,京邑所资。——《旧唐书》
山西地区的经济实力在唐及五代时期一直都是北方的龙头,在河朔之地烽烟频起,幽云之处胡骑频犯之际,山西凭借着四塞的地势,为内部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。
农业:
山西之地,水系发达,两面环绕黄河流域,加之汾河、沁河、桑干河、滹沱河等水系纵横交错,使得山西之地灌溉非常便利,唐代时期作为北都的太原,政策上的重视,使得朝廷对之经济也相应扶持倾斜,从而带动了附近的水利基建建设,使得山西之地水利非常发达,而发达的水利,也使得山西地区的农业产量常年都位居北部州郡前列。
太原之地,稻米谷粟盛产,积存很多
太原险固之地,积粟甚多。——《旧五代史》
手工业:焉得并州快剪刀,剪取吴淞半江水。——《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》
太原矿业发达
盐池,可以说是聚宝盆般的存在
蒲州安邑、解县有池五,总曰“两池”,岁得盐万斛,以供京师。——《新唐书》
山西这么雄厚的地理、军事、经济势力,使得朝廷对这个地方非常敏感,你可以优秀,但你优秀到失控,那可就不能令朝廷再容忍了。
宋朝实行的是强干弱枝政策,而太原城,绝对是一个强大的枝,同时它其实不是一个普通的城池,有它存在就能够让整个山西之地如虎添翼。
汴梁的城市规模和太原也没法比
太原城的城防规模实在是太彪悍,太原城有多大?可能大家脑海里没有这个概念,打个比方,北宋汴梁城虽经过后周时期的大规模扩建和改造,从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到,那可是国际大都市的范儿,但比起这个太原城,还是有点儿low。
它不是一个城池在作战
在我们平常的印象里,古代的城池应该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样子,非常规则,但那只是普通的城池罢了,对于太原城,这种北都级别的城池,形状不是建造时所考虑的因素,城池数量也不是,与其说它是一座城,不如说它是一个城池的集合。
一般的城池是方方正正的